博冠体育這一年我們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3-12-31 02:32:56

  博冠体育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2023年,我國教育事業再上新台階。

  這一年,科學教育工作持續推進,為學生的科學夢想插上翅膀﹔學位管理體制不斷完善,學位授予質量得到保障﹔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為數字教育變革提供有益經驗,助力中西部教育質量全面提升……

  奮力建設教育強國、以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嶄新局面正在打開。

  4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博冠体育,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

  與此同時,“90所大學撤銷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話題隨之登上了微博熱搜。幾天后,教育部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各高校新增本科備案專業1641個、審批專業176個,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62個,21種新專業納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布點總數6.6萬個,較2012年新增1.7萬個專業點,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個專業點,每年調整幅度將近5%。

  隨著一部分專業的撤銷,許多新興專業在高校中涌現。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大數據管理與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等專業在多所高校開設。

  2023年是“雙減”政策實施的第三個年頭。“雙減”減去了中小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增加了高質量且必要的教育內容。“雙減”之后,科學教育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月,習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

  5月,教育部等1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希望通過3至5年努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各項措施全面落地,中小學科學教育體系更加完善。

  與提升科學教育主張並行的,是切實的制度保障。教育部等有關部門要求在“國培計劃”示范項目中專門設置中小學科學類課程教師培訓項目﹔落實小學科學教師崗位編制,加強中小學實驗員、各級教研部門科學教研員配備,逐步推動實現每所小學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

  《意見》還指出,要動員社會各方參與並提供資源和課程,引導企業援建基地,豐富科學教育資源。各校要由校領導或聘任專家學者擔任科學副校長,原則上至少設立1名科技輔導員、至少結對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機構。

  202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291萬人,比去年增加9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同2022年相比,2023年越來越多的地區採用了新高考模式。其中,北京、上海、山東、浙江、海南、天津採用“3+3”新高考模式,遼寧、福建、湖北、湖南、江蘇博冠体育、廣東、河北、重慶採用“3+1+2”模式博冠体育。各地考試時間為2天、3天、4天不等。

  2014年,《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正式啟動。目前,多地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在考試內容、形式、招生錄取方式等方面實施了系列改革舉措。改革之后的高考模式,就是人們常說的新高考。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王新鳳表示,近年來的高考改革舉措從多個方面改變了中小學的育人模式。改變過去單純對知識或者能力的考查,聚焦核心素養考查,是新高考從“知識導向”向“素養導向”轉變的具體體現。

  綜合素質評價是新一輪高考改革的亮點之一。新高考提出規范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探索將過程評價結果納入招生錄取參考。高中學校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5個方面。

  隨著高考改革不斷推進,“高考加分”“錄取批次”等名詞正在成為過去式。新高考減少和規范考試加分,逐步取消錄取批次,實施平行志願招生錄取辦法,增加了高校與學生的雙向選擇機會。

  5月,習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7月,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正式啟動實施。計劃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中小學培養研究生層次優秀教師,首批試點支持30所高校承擔培養任務。

  同時,師范生公費教育也在深入推進。2023年部屬師范大學計劃招收公費師范生8300名,計劃招收“優師計劃”師范生12420名,比2021年實施之初增加28%。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持續推進,72所師范院校互派干部教師600余名,師范生訪學交流、跨校培養近900人博冠体育,培訓教師20.3萬人次,開放優質課程862門。

  8月,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長馬宏兵在會上介紹,2018年至202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累計投入21.4萬億元,年均增長7%,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始終保持在4%以上。

  “強教必先強師,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各級財政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堅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的重點,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水平,著力加強教師培養培訓和素質提升,支持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取得明顯成效。”馬宏兵說。

  8月,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四川成都圓滿落幕。中國代表團共獲得103枚金牌、40枚銀牌、35枚銅牌,位列獎牌榜第一,取得了我國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以下簡稱大運會)的歷史最好成績。中國大學生運動員們獲得的優異成績也展現了體教融合的階段性成果。

  隨著公眾對體教融合的認知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讓孩子學習和掌握一兩項體育技能。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副主席、首都體育學院原院長鐘秉樞表示,當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政策有了大幅度調整,國家隊和省隊正逐步嘗試與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聯合培養體育人才。據相關規定要求,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要為大運會、奧運會提供人才支撐,因此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入學門檻也由二級運動員提到一級運動員以上。同時,運動員文化水准的要求也在提高,招收高水平運動隊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成績要求須達到生源省份本科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其他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成績要求須達到生源省份本科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的80%。

  除了專項體育運動本身,體教融合中的“體”還包含更加豐富的內涵,比如健康知識、營養學、基本運動技能等等。體教融合是一項系統全面的工作,關系到青少年整體科學素養和身體素質的提升。

  中國大學生運動員取得的佳績反映出近年來體教融合的發展成效,但是在大運會這座裡程碑之后,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以及體教融合助推體育強國建設的實踐依然任重道遠。

  學位是對個人學習成績和專業能力的認可和評價。學位授予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高等教育的聲譽。我國現行的學位條例制定於1980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事業改革創新,現行的學位條例已無法滿足學位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制定學位法,可為規范學位授予標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

  據介紹,草案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方向和實踐要求,圍繞完善學位管理體制、細化和明確學位授予條件和程序等方面作出規定,進一步規范了學位授予權審批行為,確保學位授予質量。

  草案同時強調,學位論文或者實踐成果存在抄襲、剽竊、偽造、數據造假、人工智能代寫等學術不端行為的,經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決定,由學位授予單位撤銷學位証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草案明確,對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學位申請人,學位評定委員會可以作出不授予其學位的決定﹔對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已獲得學位者,由學位授予單位撤銷其學位,收回或者宣布學位証書無效。這意味著科研誠信不僅是道德底線、學術底線,未來還會成為法律底線。

  此前,教育部已多次強調對科技造假和學術不端“零容忍”,提出建設完善健康的學術生態,堅決維護學術秩序和教育尊嚴。杜絕論文造假,打擊學術不端,維護學位授予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是學位法的使命所在。

  在2023年全國“兩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校長張希表示,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是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內在要求與必然選擇,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張希的發言,體現出我國對於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

  基礎學科具有探索事物本源、探究基本原理的學術特性。相較於應用型學科,其人才培養具有長期性特征。要做好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需要整個教育體系的協同聯動。

  隨著“中學生英才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的深入實施,從中學到大學的人才成長之路得以貫通。僅以“中學生英才計劃”為例,2023年,“中學生英才計劃”實施范圍進一步拓展,培養高校增至58所,覆蓋25個城市,計劃培養1700余名品學兼優、學有余力的中學生。這些學生會走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一流高校,在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基礎學科領域的知名科學家指導下,參加科學研究、學術研討和科研實踐。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受的最早、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教育。但是,全國婦聯發布的一項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家長沒有接受過任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認真學習過兒童相關法律和心理學的家長不超過一成。

  2023年,教育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該意見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機制健全、聯動緊密、科學高效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婚姻登記機構、收養登記機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開放大學、老年大學、社區學院等各類機構都將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9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職業技能標准》等66個國家職業標准進行公示征求意見。這是繼2022年9月“家庭教育指導師”被納入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之后,家庭教育職業化發展的又一重要進展。

  在法律保障和資源支持下,“家庭教育的教育”正在成為我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一部分。一支具備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經驗的專業隊伍將會走進千家萬戶,在社區和家庭中幫助孩子和家長打造一個不同於學校的教育新空間。

  6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加強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和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工作,健全面向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多重殘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兒童的特殊教育服務機制。

  能否充分滿足弱勢群體、特殊需求群體的需要,是評價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是否健全的重要指標。

  教育部等部門2022年推出了《“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特教提升計劃”),要求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做到有教無類。一年來,“特教提升計劃”正在多省市“落地開花”。

  4月,深圳市印發的《深圳市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高質量的特殊教育體系將初步建立,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安置率達到100%,持証殘疾幼兒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90%以上,高中教育階段殘疾學生入學機會明顯增加。9月博冠体育,濟南市教育局等8部門印發的《濟南市“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提出,加快健全特殊教育體系,到2025年,全面普及15年免費特殊教育,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穩定在99%以上,非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青少年入學機會明顯增加。

  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行2022年度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化獎頒獎儀式,中國“國家智慧教育平台”項目獲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干事賈尼尼表示,中國“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是確保公共數字學習平台普遍訪問和有效使用的杰出舉措,向世界展示了如何利用數字技術使教學和學習更加普及,為全球數字教育變革提供了有益經驗。

  2022年3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正式上線。平台一期項目包括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等。

  截至2023年9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已經成為一個面向52.9萬所學校、1844萬教師、2.91億學生和廣大社會學習者,涵蓋中小學、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多個學段多種類型教育內容的數字化平台。

  教育數字化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促進教育公平,為教育欠發達地區提供更多教育資源。截至2023年9月,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開設的“慕課西部行”專欄,已經幫助西部地區開展混合式教學261萬門次,參與學習的學生達3.3億人次,接受慕課應用培訓的西部教師達167萬人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新的教育形態和新的人才培養范式快速涌現。

  對於基礎教育、家庭教育等教育類型,該平台也提供了大量資源,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都可以在平台上“各取所需”。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北京)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黃榮懷表示,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內容,而教育數字化的未來重在生態的構建。全領域、全要素、全流程、全業務的數字化意識、數字化思維和數字化應用形成之后,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才能更上一層台階,智慧教育新生態才能構建完成。

  未來,這個“永不打烊”的教育平台還將持續迭代升級,服務於更多的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記者 孫明源)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