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冠体育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3月1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教育集团总校长、党委书记刘希娅,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从代表委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围绕中国教育事业一年来的发展变化,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请问刘希娅代表,您长期工作在基础教育领域,能否请您结合您的办学实践,来谈一谈具体的体会?
谢谢你的提问。在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谢家湾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严格落实“双减”等一系列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校内通过以学习方式变革为核心,实施低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校外通过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工作室等形式,辐射带动更多学校和区域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立足学校,以学习方式系统变革为核心探索低负担、高质量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孩子“朵朵放光彩”。我所在的谢家湾学校,对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负担重、素质教育推进难的瓶颈性问题,坚持以学习方式系统变革为核心,一步步破解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博冠体育、评价等改革深水区问题,提升育人质量,以实践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孩子们用70%的时间完成学科课程任务,30%的时间用于参加发展兴趣的200余个社团活动和500余个学科的、跨学科的专题活动。长短课结合,没有上下课铃声,优化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流程,激发孩子内驱力,增加孩子们学习中的优质体验,探索出了一条低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路径。无论是初中部还是小学部的孩子,每天一节60分钟的体育课,每天2小时运动时间,10小时睡眠时间,周末和节假日没有补过一天课。这样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孩子们在质量监测中学业成绩A+以上的能达到60%,A以上的能达到95%以上,呈现出身心健康、小胖墩小眼镜少、思辨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强等群体素质。不少领导同志到学校调研,称赞学校“是理想中的中小学样子”,让我们备受鼓舞。
二是辐射带动,用好集团化办学、工作室、共同体等平台带动更多学校,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无论是我还是谢家湾学校,都积极主动共享学校课改经验,努力辐射带动更多省市、更多学校,一起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为教育部等三部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落地提供更多一线经验,让更多孩子、家庭受益。重庆市丰都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在那里办了一所小学,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博冠体育,全方位地输出了谢家湾学校的课程、管理和教育教学理念。一年多的时间,家长及社会各界满意率达100%,丰都县教育的民调满意度在重庆市提升了26个位次,人口流失率降低了70%。同时,我也用好教育部、重庆市、四川省等为我成立的工作室,带动十余个省市100余位校长共同成长。
这些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把自己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也结合谢家湾学校的实践,提交了关于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范校外培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等100多份议案和建议。这些建议和议案都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并且在新课程新课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行动方案、“双减”等文件精神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教育部的严谨、务实和开放的作风,也深刻地体会到伴随一件件的议案、建议落地的过程,许多教育的痛点、难点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教育也正在逐步朝着优质均衡的方向迈进。
今年两会,我也准备了1份议案和11份建议,主要是针对违背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双减”政策精神等功利化、短视化的行为。全国两会在即,期待全社会都能够共同关注教育博冠体育,共同关注两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让我们一起助力构建更加科学、更加积极的教育生态博冠体育。
请问明东委员,2023年,您围绕进一步加强我国医工交叉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出了相关提案,请您介绍一下这份提案的落实情况。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在202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提案》中,我共提出了3条建议。教育部牵头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进行了答复,总体上非常满意。答复内容当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点。
第一,针对统筹设立“医学工程”交叉专业和学科的建议。教育部积极加大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力度,在2022年度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交叉工程类专业类,并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合理增设医工交叉相关专业,加强本科医工交叉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新增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布点73个博冠体育。此外,2023年教育部印发《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引导高校加快布局建设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等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医科专业。
第二,针对加大医工交叉领域人才选拔、基地建设等的支持力度的建议。教育部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引,将“智能医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医疗器械科技创新”等八项任务列入到人才计划的任务指南,重点支持医工交叉领域的人才申报,并统筹支持国家及区域院校医学教育发展基地、医药基础研究创新基地等建设。
第三,针对创新医工交叉人才培养路径的建议。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也积极探索医工交叉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全方位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医学+X”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支持多所高校探索创新“4+4”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青年医师的晋升评价标准。
借此机会,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天津大学在促进医工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大家知道,习今年在天津考察时指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医工交叉是作为发展先进制造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和典型代表。天津大学高度重视这一学科发展,学科建设水平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天津大学的生物学工程学科创建于1978年,是我国高校当中最早创办的医工交叉学科之一。
为了适应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需求,服务“健康中国2030”等国家重大战略,学校也积极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从传统的“医工结合”向“医工融合”来转变,新增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智能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神经重症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的医工交叉科研平台。获批创办了全国首个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及博士点,组建了全国智能医学工程教育联合体和世界智能医学联盟,囊括了海内外100余所高校、80余所顶尖医院和200多家骨干企业,有力促进了全球智能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发展。2023年,天津大学又牵头获批了教育部智能医学工程专业“101计划”项目,持续引领我国新医科与新工科交汇的创新人才培养改革。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石,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已系统构建了“T字型”的天大医工特色学科群,凝练形成了“一核心、四融通、三联动”的医工人才培养体系,我们的很多毕业生不仅在脑机接口、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自主创业和企业上市,有的还积极投身到国家重点行业、基层和艰苦地区,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学校在2023年也分别斩获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医工融合人才培养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中国医工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天大方案”,做出“天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