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冠体育9月28日(星期一) 10:00,国庆新闻中心将举行主题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成就”的新闻发布会,邀请卫生部部长陈竺和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各位参加国庆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两位部长,一位是卫生部部长陈竺先生,他将向各位介绍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另一位是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先生,他将向各位介绍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他们两位将在简短的情况介绍之后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现在先请卫生部部长陈竺介绍情况。
谢谢主持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强调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目前,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首先是有效控制了重大疾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已达73.0岁;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2008年的34.2/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2008年14.9‰,均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6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到2008年的268.01/10万,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和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在总体上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效控制了麻风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曾经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成果稳固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成效显著。夺取了抗击非典的胜利,有效防控人禽流感,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方面亦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其次是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群众获得服务的可及性明显改善。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08年底,我国拥有卫生机构27.8万个,村卫生室61.3万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卫生系统的服务和保障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人民群众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日臻健全完善,为城乡居民提供了综合、连续、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中,发挥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第三是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人数达8.33亿,给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实惠,对缓解或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覆盖城乡居民。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实施了11部卫生方面的法律;国务院颁布实施了37部行政法规;卫生部制定印发了200余件部门规章;现行有效卫生标准1300多项。初步建成了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健康相关产品管理和医疗保障等法律制度组成的卫生法律体系,为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4月,中国政府制定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明确了新时期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强调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要求。
60年来,我国卫生事业虽然取得重大成就,但是我们必须认清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中国的卫生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时遇,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过一会儿,我愿意回答各位的问题。谢谢大家。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再过两天,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新中国的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刚成立时,我们这个贫穷落后、有着4亿人口的大国,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高等教育在校学生为12万人,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总数为93万人。1950年中国恢复招收来华留学生和派出留学生,当年共招收了33名来华留学生,派出了35人出国留学。教育普及水平相当低。
6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了3.58%,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5%,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全国普通高校共2263所,每年招生600多万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多万,毛入学率达到了23.3%。全国在校学生总数达到2.6亿人,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总数1463万人。2008年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已经超过了22万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近18万。
60年来,中国学校的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都实现了数百倍的增长,现在,中国15岁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超过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学历从业人数超过8200万人,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中国高校的科研能力也不断提升,科学研究论文总量显著增加,以SCI数据库统计,按科技论文数排序,中国自2004年以来,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 60年教育发展,极大提高了全民素质,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加速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60年的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可以概括为两个跨越:一个是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另一个是实现了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教育60年,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是以同志、同志、同志为核心的三代集体,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正确领导,始终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崇高的奋斗目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推动人民教育事业改革、建设与发展。
经过60年发展,可以说,我国教育已经进入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我国教育面临着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仍然任重道远。因此,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新的起点出发,继续向前迈进,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感谢媒体朋友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也愿意借这个机会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谢谢郝部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请在提问之前通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同时由于时间关系,也为了给更多的人提问机会,请大家每一个人提一个问题。
我的问题是提给郝平副部长的。我们知道今年年初的时候,教育部曾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社会各界征求过意见,作为这样一个对于未来引领我国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想了解一下目前已经进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了?到什么时候能够正式出台?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其实,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我最近看到西方发达国家都很关注。比如,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最近奥巴马几次讲线亿美元关于投资问题、关于社区学院问题,都谈到了中长期的教育发展问题。说明教育对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先导性的基础性的作用。 我国制定2020年教育中长期发展计划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我想这对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如刚才这位记者所提到的,从去年8月29号总理担任了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领导小组组长,应该说,在国务委员的直接带领下,这个小组的研究制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序进行。纲要是在围绕着建立健全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制度和机制方面,围绕着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围绕着发展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博冠体育学前教育等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公开问计于民,凝聚各方面的共识,应该说,纲要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在对文本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纲要是在围绕着建立健全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制度和机制方面,围绕着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围绕着发展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等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公开问计于民,凝聚各方面的共识,应该说,纲要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在对文本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这个纲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立足于国情。从国家的实际出发,制定一个既符合实际,又鼓舞人心的纲要。第二,要以改革为主线。力求找准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性体制障碍方面的问题,着力进行突破。第三,要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期盼,回应社会关心的热点。第四,明确近期的目标和任务。纲要强调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集中力量办一些改善民生和为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实事。还要抓住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以重点突破、试点先行,带动长效机制,促进教育发展。纲要文本基本成熟之后,要向社会公布,我们也欢迎广大媒体朋友、记者朋友,为这个纲要献计献策。谢谢!
我想请问卫生部部长陈竺一个问题。在SARS之后,国家卫生应急机制有没有做调整,是什么样的调整?调整后的应急机制,能否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谢谢您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建国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和医疗系统一直承担着突发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重大自然灾害、卫生防病以及现场卫生应急处理等工作。战胜2003年SARS疫情以后,党中央、国务院从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了重大的战略决策,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使得我国的卫生应急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个部门的相关配合,通过全国广大卫生系统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卫生应急体系经历了一个从弱到强、从初创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
首先,在法制建设方面,我国陆续发布实施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其次,在工作体系的能力建设方面,已经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制度、应急报告制度、信息发布制度、事件举报制度、协作联动制度、应急处理制度以及应急工作的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等。
第三,我们完成了以传染病院、医疗急救中心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实现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
第四,我们已经建立完善了内地和香港、澳门三地的联防机制和措施。我们和周边国家就传染病防控的合作不断加强,特别是我们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在SARS以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加强。
我们能够胸有成竹地应对过去几年的禽流感;最近应对甲型H1N1流感,我们的应急机制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最近,甲型HINI流感疫情暴发以来,由于我们33个部门形成的联防联控的机制所取得的重要合力,以及各地的政府对卫生应急反应的支持,使得我们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到目前明确诊断的病例数只有一万六千多例,九例重症,到现在还没有一例直接因为甲型HINI流感死亡的病例。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郝部长。中国很多的知名大学目前都制定了自己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请问郝部长,中国政府在机制上和政策上对此有哪些支持?下一步的设想又是什么?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确实已经进行了十年了,应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情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也叫“985工程”,是在1998年5月4号,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大会上,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需要有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之后,就启动了支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工程,简称“985工程”。
当时,先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后来又有7所大学,后来到34所高校。这34所高校,我想在1998年的时候,每个学校科研经费校均1个亿,非常低,到了2007年达到7个亿,有的学校已经达到12个亿,而校均科研经费达到12个亿的水平相当于美国AAU(美国大学联合会)所属高校的校均水平,相当于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的校均水平,所以这个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
显著成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博冠体育产生出了一大批具有国家标志的科研成果;比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很大比例的获奖者都是“985”高校的教授学者。博冠体育这些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的科研任务。比如国家重点实验室的50%、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委托单位50%,都是“985”高校。第三,汇聚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中青年学者,也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
学科建设有了重大突破,我想再强调一点,比如以SCI文章,SCI文章在1998年这些大学校均200篇,所有学校加起来只比哈佛大学多一点点。到了2007年,这些学校的校均1000篇,增加了5倍,而一些学校,北京大学、博冠体育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达到校均2300多篇。这个就略高于澳大利亚八校联盟,比如墨尔本大学,他们是2200篇,我们是2300篇,略低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这些学校大概是2700多篇。当然,在“985”高校的建设当中,道路还很远,还有很多困难,还有很多薄弱学科,需要加强建设。教育部提出以创新机制、突出改革、加快建设、早出成果,作为下一步985工程建设指导思想继续加大对这些学校的支持。谢谢!
我的问题是提给陈竺部长的。我们知道,中国在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方面有着雄心勃勃的计划,比如,建立一系列卫生中心、医院,比如,对于医务人员的培训,还有在农村地区对于农民的医疗卫生保障建设。我的问题是,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在实现那么大规模的改革方面,你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最大困难是什么?
谢谢您的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世界难题,尤其是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但是,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建设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并把这样的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人民提供,中国政府下了最大的决心。我想借此机会,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今年4月份以来我们在医改方面,卫生系统迈出的实质性的步伐。
首先,在我们部门加强了领导,健全了体制,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也都成立了医改相关领导机构和协调机构,在以国务院副总理作为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的坚强指挥协调下,形成了合力,另外,卫生部还组织了对部机关公务员和省(区、市)和地级市两级卫生厅局长、大中型医院院长等多层次医改政策培训班,提高全系统政策水平和贯彻落实能力。
其次,我们正在抓紧制定医改的配套文件和工作文件。目前,有4个方面的配套文件已经印发,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文件、扶持发展中医药方面的文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文件和最近引起社会很大反响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的文件。
第三,我们在医改近期5项重点工作推进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新农合制度建设方面,参合人数已经从去年的8.15亿,增加到了8.33亿,农民参加新农合的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 新农合在地市级的统筹试点,以及补偿方案都在不断地完善当中,而农民的个人医药费用负担也有所下降。
在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最近经过国务院批准,卫生部牵头成立的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在9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最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的2009年版已经发布。有关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文件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2009版)已经发布,实际上不少地方已经在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用药的零差率销售,受到群众的欢迎。
第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方面是硬件建设,今年将有961个县级医院和3000多所中心卫生院和1000多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中央专项投资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的人才培训项目,执业医师招聘计划,以及农村卫生人才的培训任务正在全面地推进当中。
第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工作已经在全国展开,最近,我到一些地方看到,贫困地区一些老年白内障患者已经受益于这个行动,重见了光明。
第六,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良好。我们收到了很多地方对于公立医院试点城市的申报,另外,我们正在组织制定的临床入境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建立以病人为中心,循症医学和保证安全和质量的治疗规范工作也在积极推进。这样一项工作不仅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而且必将对我们国家的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发挥很大的作用。
当然,我们的确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博冠体育首先,我们的医疗资源配置还是很不合理,就是过多地集中在大城市,过多地集中在大型医疗机构。我讲的是优质医疗资源。所以它不能适应现在的疾病谱的变化,不能适应“预防为主”这样一个卫生方针的贯彻落实。
其次是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基层的医疗卫生人员以及公共卫生的相关人员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
第三,我想在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就是大型医疗机构的改革,特别是如何改变我们国家现在的所谓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挑战还是在于一些地方对于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传统的观念认为卫生就是一种消耗性的社会支出,而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投资之一。所以,改革首先就要转变政府的观念,体现政府的责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我想我们是需要勇气的,领导人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但是卫生系统作为医改的主力军也必须有勇气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地缓解和逐步地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
大家上午好,我这个问题也是提给卫生部部长陈竺的。目前,国内各地已经陆续开始组织群众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请问,哪些人群可以优先接种?如何支付费用?疫苗的安全性如何?因为我们知道研制周期是很短的。患者的救治费用怎样来解决?
中国是国际上第一个完成了有关于甲型HINI流感疫苗临床实验,并且向全球宣布了甲型HINI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国家,目前我们也成为第一个在人群当中进行大面积接种的国家。我们高度重视在免疫接种过程当中的甲型HINI流感疫苗质量安全问题。
从目前接种的几十万人的情况来看,还没有一例严重的不良反应。我们这个预防接种是遵循知情同意、自愿接种和免费接种的原则,也就是政府买单。有关于这个病例的救治的工作,特别是重症救治,实际上现在就把它纳入到我们国家已经建立起来的几个医疗保障制度的支付框架里面去。确实有困难的,我们通过大病救助的制度给予补偿。
各位记者,20多分钟以后,我们将在这里举行另外一场记者招待会。由于时间关系,这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陈部长和郝部长。谢谢各位。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络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