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冠体育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高职教育需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兼顾地区、学校、专业和学生群体的均衡,优化乡村振兴服务能力,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已经超过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人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高职教育层次需要进一步提升。接受高等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目前,我国现阶段职教本科的学生数量还是偏低。2021全国教育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有32所本科层次的职业学校,其中职业本科招生人数是4.14万,职业本科在校生人数12.93万。数量偏少,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青年学生对职教本科层次教育的需求。
高职教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均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实现教育公平,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相较于边缘地区的高职院校而言,位处大城市的高职院校,在获取便利资源、吸引高端人才、争取政府支持力度等诸方面,具有“虹吸效应”,无形中减缓了边缘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上有部分人对职业教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见,不利于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的提升。
服务乡村振兴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在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文化增值、提供科研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乡村振兴实用型人才培养不足,项目扶持的系统化和协同性程度不高,对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不够全面。
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需要提升。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高职院校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存在着以下不足:培养的学生其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结构和素质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实习实训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没有认识到就业素质与个体发展的辩证关系。
面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需要提升高职教育层次、扩大高等教育机会,精准应对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和致富能力,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需要变革原来以学术为主导的高等教育机构,提升高职教育层次,扩大高等教育机会,这不仅是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扩大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支持符合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升格成为本科层次的职业学校。增加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数量。鼓励符合职教本科专业设置要求的高职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开设职教本科专业,增加招生数量,扩大职教类型学生的招生比例。改革专升本模式。打破以普通本科院校为主导的考试模式,给予高职院校一定的决策权限,强化与高职教育教学相关的职业技能的测试比重,减少基础类课程的重复考试,对普通本科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加强普通本科与高职专科院校的课程衔接。
保障职教本科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职教本科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加大职教本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汇聚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力量,构建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定期委派教师到企业实践,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训练,提升他们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通过行动研究、在职培训、技术服务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规范设置专业和课程。围绕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选择适合职教本科层次的专业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和身心发展特点,确定培养目标,选择教育教学方式,通过高阶性、创新性和全面性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实现职业本科学校和普通本科学校享有同等待遇。职教本科学校和专业建设在经费投入、硬件和师资配备等方面,需要与普通本科学校和专业享有同等待遇。深化职教高考改革。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通过“3+4”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和高职学生专升本考试,扩大职教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让更多来自职教轨道的学生享有接受本科教育的机会。强化就业平等。对于用人单位招聘,若非特殊情况,取消歧视职业教育的政策,改革不合理的职业薪酬体制,凸显职业教育的价值。
实现不同区域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加大各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以教育公平为原则,对各高职专业布局、特色培育等进行必要的调控,积极推进地域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各项教育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保证高职教育的生均财政投入经费不少于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增加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渠道,允许高职院校进行多渠道融资,拓宽投入来源。优化教育管理机制。激活并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探索高职教育办学体制。实现合作办学。建立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平台,积极推动高职院校的东西部合作和对口援助合作,采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等途径,实现区域间的高职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实现高职院校的均衡发展。确定职业院校生均最低资源配置标准。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对办学条件、实训设施、师资力量的要求,研究制定各专业最低的生均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建立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并完善权威的专业课程标准,制定能充分反映行业需求的专业教学标准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使不同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准,形成全国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统一标准。优化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第三方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机构。关注高职院校发展的条件和基础,采用计算投入和产出的效益评价,重视高职院校发展的公益属性和对学生的终身影响,引导高职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与普通本科教育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
实现专业和学生的均衡发展。促进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均衡发展。政府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学生的选择进行调控,对于生源超过实际需求的热门专业,适当控制规模,对于学生不愿意选择的冷门专业,可以减免学费或降低学费标准,提供专业补贴等,确保冷门专业的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避免高职学生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不匹配。促进不同专业的均衡发展。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和特点,设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确立校企合作和实践实训方案。促进利益的均衡。要明确高职教育作为跨界教育,涉及企业、学校、政府、行业和学生等多个利益主体,在信息发布、权益保护、协商谈判、结果评价等过程中,要注意对各方利益的维护。关注高职学生的整体发展。在技能大赛、优秀学生评比的过程中,除了激励优秀的学生发展之外,也要关注普通学生的发展。
高职教育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一些地区从事与乡村振兴相关的生产经营类和公共管理服务类实用型人才缺乏,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储备不足,高职院校需精准应对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培养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
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要明确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要根据所在地区乡村的区域特色、资源优势、劳动力市场等实际需求,开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妥善处理“离农”和“留农”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地区乡村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分析,确立合理的人才发展规模。对于产业暂时不足以支撑大量劳动力工作的乡村,允许一部分剩余劳动力,通过高职教育,适度“离农”,增加收入。对于劳动力需求比较紧缺的乡村,要提高乡村人才的福利待遇和公共服务水平,让更多的高职毕业生能够留守乡村。积极培育低收入群体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以乡村低收入群体为对象,结合工作岗位的现实需求,提升岗位胜任能力,激发低收入群体的潜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致富能力。
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系统化机制。协调不同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学校、企业博冠体育、行业和“三农”主管部门及单位的权限与职责,构建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遵循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沟通,确立高职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整体方案。加强对相关专业和项目的管理。对于能够为乡村振兴带来实质效果的专业和项目,要在办学经费、基础设施、师资条件等方面加以倾斜扶持。要健全相关政策和运行机制,加强分类管理,设定明确目标,实行质量监督和后续跟踪反馈。主动提供服务。高职院校要及时了解地方乡村振兴需求,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利用培训对象的时间空隙,采用培训对象容易接受的培训方式,选择培训对象需要的培训内容,切实提高科技社会服务和技能培训的质量。
拓展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内容。拓展乡村振兴的专业和项目。农业生产当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同时更需要关注与现代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数字化技术、生物技术、绿色环保技术、农产品的加工以及农产品的销售等技术技能的融合,切实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乡村文明的传承和创新。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之外博冠体育,还要让学生了解乡村发展的历史脉络、乡村对革命事业和工业建设的巨大贡献、乡村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乡村治理的模式、乡村文化的优势和不足。加强价值观的引导。高职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符合乡村生产和生活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和教育。
“十四五”时期,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结构也进行了深度调整,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需要在短时间内适应这些新要求和新变化博冠体育,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培养职业技能和素质。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根据对应区域和产业的劳动力市场岗位需求,科学分析劳动力的需求规模和就业能力要求,结合地方高职院校的现有条件和优势资源,合理设置专业。对于那些因为产业升级,已经不存在对应就业岗位的专业,要及时调整,对于那些岗位能力要求已经发生变化的专业,需要及时更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根据具体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考虑为学生当前的就业服务,还应考虑为他们未来的职业转换服务;不仅要注重具体工作的实践能力培养,还要注重让学生了解原理和方法;不仅要重视专业的工作岗位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能够突破限制、进行创新。做好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岗位供需对接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的作用,主动邀请企业进校园,开展针对性的招聘活动,提高就业服务平台的专业化、智能化和便利化水平,为条件成熟、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科学分析企业、学校、政府和学生等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回避利益主体间的冲突,通过沟通协商,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长效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合作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通过采用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建设产业学院、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多种模式,融合各方资源,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和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和实践项目。提升实习实训质量。根据不同的实习实训类型,确立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博冠体育,明确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本人的职责和要求,遵循实践教育教学规律,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实习实训教育和管理博冠体育,做好学生实习实训的个性化服务。
实现就业和个人全面发展相平衡。把就业素质培养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注重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丰富和拓宽就业素质的内涵,做到实践学习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协调就业素质提升和其他方面发展的关系。除了培养学生就业素质之外,也要注重学生其他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从道德发展来说,高职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之外,还需要培养个人美德、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对于人文社会类专业的学生,应适当进行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学习,增加他们的科技理性;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可适当学一些人文社科类知识,增进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