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博冠体育满意的教育 深圳努力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民生幸福标杆
发布时间:2023-09-23 17:59:38

  博冠体育深圳加快建设“美育之城”,坚持面向全体,开展系列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体验学习等活动。

  深圳新闻网2023年6月12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姚卓文)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深圳教育紧紧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目标定位,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强化教育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圳要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学位保障是根本。近年来,深圳启动实施大规模学校建设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建基础教育学位超100万座,建成之后公办普高学位将翻一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接近翻番。这标志着深圳基础教育整体规模将迈上一个全新的量级,在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之路上,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关心事”上拿出了关键的硬招、实招。

  一所所学校从纸上蓝图变为现代化校园的背后,是深圳举全市之力,各部门联动,专班推进换来的。市教育局持续推动大规模学校建设,努力形成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的良好态势,持续加大学位供给,形成了有力的深圳经验与路径。首先,强化市级统筹,成立深圳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建立教育领域项目建设指挥部,成立深圳学校规划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学校规划和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其次,进一步提高学位规划配置标准。此前,深圳每千人为80座学位设置,如今,提高每千人120座,配置学位密度加大,全面保障适龄儿童入学需求。此外,持续优化教育空间布局,深圳率先出台《中小学校项目规范》。该《规范》对照国际先进标准,以工程建设项目整体为对象,以项目的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五大要素为主要内容编制。

  为做好学位供给保障,按计划2023年深圳计划完成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82所,新增各类基础教育学位20万座以上。新增学位数量和增速均居全国首位,为深圳教育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先行示范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深圳义务教育总体已从基本均衡阶段向高位优质均衡阶段迈进。截至2022年,深圳共有义务教育学校749所,在校生158.84万人,专任教师10.04万人。

  “有学上”,更要“上好学”。近年来,深圳不断整合优质资源,提升综合办学水平,满足市民对优质学位的需求。深圳出台《深圳市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2022年全市新建23个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集团达到53个。2023年还将新组建25个基础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化办学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全市集团化办学跑出了高质量的“加速度”。

  近日,各区陆续公示今秋新校招生范围,其中不少集团名校身影。南实集团白石洲学校、育才山海学校、育才实验学校,以及光明区实验学校同心小学、光明区长育学校、光明区科育学校等,均依托集团名校办新校,已经被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近年来,深圳还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资源,构建出深大附属教育集团、中科实验教育集团等一批教学研培一体、大中小幼相融的教育发展体系,通过合作办学、联盟办学、组建教育共同体等方式不断实施跨区域办学,放大集团化办学新效能。今秋,南科大长源小学开门迎新,南科大资源已经辐射到南山、宝安、坪山和光明多个区域。2021年港中文(深圳)基础教育集团成立后也发展迅速,相继在龙岗、罗湖布局,港中文(深圳)附属高中也已提上日程。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努力办好市民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通过“名校办新校”的模式,让新建校成为深圳基础教育先行示范的新生力量。深圳已连续四年在广东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中处于珠三角片区第一名。在国家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的报告里面,深圳学生各学科监测数据不仅居于广东省前列,在国内发达区域的城市中也位居前列。

  2月19日,第二届深圳市高中四校学生体育联赛拉开序幕,4所高中约50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3月,广东省学校羽毛球联赛总决赛在深圳举行,深圳学子夺下15个冠军;5月20日,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以下简称“X9联盟”)第二届赛艇联赛“开浆”,来自X9联盟的教授、学生并肩携手劈波斩浪、奋楫争先……今年以来,深圳校园掀起一波又一波体育运动潮。

  据了解,今年市教育局计划举办28个大项45个体育比赛,包括田径、游泳、赛艇、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无线电等。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体教融合,建立常态化校园体育赛事机制,推动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仅去年就引进了30多名世界冠军、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学校任教,努力让190多万大中小学生人人参与一项或以上体育活动,各校做到“班班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颁奖”,让体育助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深圳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发挥好思政教育“关键课程”牵引作用,推动落实市委常委到高校上思政课、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到中小学讲授思政课、大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讲授思政第一课的三级制度体系。用好深圳经济特区思政课“活教材”,自主编写完成《深圳的光荣与使命(初中读本)》,创建16所市级思政教育示范校和1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评选出35个市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深圳还将加快建设“美育之城”,坚持面向全体,开展系列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体验学习等活动博冠体育,广泛开展班级群体性展示交流,深入开展学校与艺术场馆合作共建。完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统筹劳动教育资源,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校外基地,推动家校社合力开展劳动教育。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有声有色,义务教育学校100%开展课后服务。各校提质减负有“实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0%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我市校外培训规范治理做法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大学,一流大学成就一流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座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高等教育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交出一张令人瞩目的“增量”成绩单。如今,全日制高校数量达到14所,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5.5万人,基本建立起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的高等教育体系。今年,深圳将加快创建一流学科,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加快新高校筹建;推动成立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各专项委员会,深入推进高校课程互享、学分互认工作,推动资源共享和人才联合培养。

  对于深圳而言,知名高校的不断增加、规模扩大,不仅仅意味着深圳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高校还是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深圳吸引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地基、提升创新能力、完备创新链条的重要功能。随着深圳高等教育取得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高校的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南方科技大学不断结合学科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目前,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成立联合科技机构85家,全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共计17个项目,针对10个重点科技领域布局高价值专利培育专项工程,取得新授权专利568件。近年来,深圳大学坚持科技创新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据悉博冠体育,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与东方电气集团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平台近期将在福建进行海上中试,有望推动该技术快速产业落地,树立海上可再生能源直接制氢领域标杆。

  目前,全市高校建成各级各类创新载体334个,其中省部级及以上74个。全市11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9个由深圳高校牵头建设,新建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由深圳高校牵头建设,服务城市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3月17日,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共建的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开园,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实际落地的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将进一步在职教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与港澳开展深层次合作。近年来,深圳牢固树立“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产业现代化”的理念,全面对接国家所向、湾区所需、深圳所能,着力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模式”。

  近五年来,全市财政职业教育投入近300亿元,落实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高职院校、技工院校和中职学校生均标准分别为2.2万元、2万元和1.7万元(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经其主管部门同意,可在1.7万元基础上浮10%),居国内前列。实施中职生免费政策全覆盖,对民办职业院校教师发放长期从教津贴,对每年评选的“鹏城工匠”每人奖励5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券试点,符合条件的给予每人200元至6000元不等的补贴,年均补贴培训约13万人次。

  4月8日,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信息”)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数字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深信息举行。论坛现场,华为ICT学院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在深信息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致力于培养国际化、高端化和ICT技术自主可控化的复合型数字化现场工程师。深圳各职业院校与华为、平安科技、比亚迪等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需求,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对接人工智能、5G、物联网、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专业,加大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六个共同”,即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师资团队、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共同“走出去”,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双元”育人模式。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深圳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深圳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

  4月9日,深圳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基地举行揭牌仪式,这是东北师范大学、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三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合作共建的立足深圳、辐射湾区的高层次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基地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领军人才及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为目标,为深圳教育系统构筑校长、教师发展的优质平台博冠体育,助力深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揭牌成立未来教育家培养基地只是深圳教育发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其中一项举措。近年来,深圳始终坚持开放引进和分类培养相结合,努力锻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深圳将教师人才引进重点纳入全市人力资源强市建设范畴,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持续提升博冠体育,结构日趋合理。近年来,深圳不断创新面向应届生招聘教师办法博冠体育,通过扩大学校招聘自主权、完善招聘方式、扩大招聘范围等,中小学优秀人才引进加速,由过去的“零星式”转向“成批次”引进,2022年从全国乃至全世界部分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超过8000人。除招聘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外,深圳还通过社会公开招聘、选聘等方式,灵活引才,引进有教育经验的教师,优化深圳市教师队伍结构。

  与此同时,深圳一直下大力气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不断优化校长教师发展体系,拓宽教师成长路径,2021年以来中小学教师队伍培训投入经费就超过3亿元。针对不同成长阶段教师,深圳实施分类培养方案、提升工程,将民办学校教师等群体纳入职称评审范围。通过“名师工程”,深圳充分激发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并推动形成了省、市、区三级名师培养“共建、共管、共享”的局面。如今,全市已逐步形成了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教育科研专家等多个名师人才系列,构建了新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梯队培养体系。

  接下来,市教育局将继续致力于创造更好条件支持教师成长,激励广大教师奋发有为,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不断成长为最好的教师,努力提升教师获得感幸福感,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国教育先行示范高地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