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冠体育原标题: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工作有关情况
12月24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介绍“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博冠体育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这也是教育2020“收官”系列的第七场新闻发布会,向各位介绍“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的有关情况。今天是12月24日了,再有一周的时间,我们将聆听新年的钟声,也将与2020年挥手告别,因此这也是教育部今年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所以在介绍教材内容之前,我先向各位盘点一下今年的教育大事,也供各位记者在年终报道的时候作参考。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于教育系统而言,也是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战线更加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更加坚定了教育强国、教育报国的自觉和担当。
这一年,教育系统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成果,全系统尽锐出战,发起了教育脱贫攻坚最后总攻,“十三五”教育规划实现圆满收官。特别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长期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解,一大批基层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不断涌现,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这一年,习一如既往十分关心教育工作。5月3日,也就是“五四”青年节到来之前,深情寄语新时代青年。7月29日,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9月9日,也就是今年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又深情寄语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9月22日,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线日,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会议,会上听取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一年,习还先后调研考察了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省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复旦大学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中国戏曲学院师生、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对教育的亲切关怀,激励鼓舞着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也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一系列教育新政纷纷出台。以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等高规格的文件。中办、国办就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印发了意见。国办出台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或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就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研究生教育、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加强高校法治工作等出台了若干意见,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这一年,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也得到了各位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和关心,大家深入践行“四力”,第一时间宣传解读教育政策,及时报道教育系统抗疫的举措和成效,用心用情讲好教育脱贫攻坚和教育战“疫”的生动故事,全面反映“十三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全社会更加关心、理解和支持教育。这一年,大家还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打造推出了一批生动活泼、广受欢迎的“现象级”教育融媒体作品,提高了教育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借此机会,也向各位记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外,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评选的“2020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今天将揭晓。这里,我也向大家作一个简要的发布,按时间顺序,这十大新闻分别是:一是教育系统有序开展“停课不停学”,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二是劳动教育和学校体育美育全面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三是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举行,1071万考生逐梦考场。四是“百日冲刺”行动促就业,近40项惠及毕业生的政策出台。五是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开启新篇章。六是习教师节寄语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七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坚决破除“五唯”顽疾。八是“十三五”规划任务如期完成,教育面貌正发生格局性变化。九是教育系统全力投入脱贫主战场,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取得重要成果。十是张桂梅获“时代楷模”称号,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
我要发布的就是这些。下面我们回到今天的发布主题,介绍教材建设的有关进展。
“十三五”期间,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加强了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教材是国家事权,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新组建了教材局。同时,建立健全教材规划和管理制度,以及全流程的把关机制,基本形成了新的课程教材体系。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要向各位介绍相关的情况。我们特意邀请到了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他们是:教育部教材局田慧生局长,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局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司长,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所长。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要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教材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我想借这个机会,就“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的总体情况给大家作一个介绍。
“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凸显。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习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抓好。教育部牢牢把握正确方向,紧密围绕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重大主题,聚焦加快推进教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任务,创新教材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教材“五大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教材工作格局发生历史性的变化,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集决策、执行、研究和咨询多位一体的教材工作体系,推动形成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国家、地方和学校分层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体制,有效解决了职责分散、力量分散、“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问题。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教材建设领导体制进行了新的顶层设计。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17年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式成立,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加强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从国家层面确立了教材建设的领导体制,是健全国家教材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党对教材工作领导的重要制度设计。
二是各级教育部门调整优化内部教材管理体制。教育部对部内五个司局的教材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组建了教材局,牵头负责教材建设和管理,承担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教育部相关司局根据教材工作的总体安排,负责相应学段、学科专业的教材建设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明确教材工作的职能部门,具体落实教材建设和管理职责。目前已有近一半的省级教育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教材工作机构。
三是分级分类强化教材建设专业支撑力量。教育部成立了课程教材研究所,建设国家级高水平课程教材研究和决策支撑平台,启动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打造服务教材建设的专业智库,首批11个基地已于2019年挂牌运行,天津、江苏、广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市)成立了省级课程教材中心,为地方教材工作提供专业支撑。
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建管结合、以管促建,建立全面覆盖大中小学教材、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颁布实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国家教材委员会颁布《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材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大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领域教材建设作出的系统规划。同时,研究制定了《新时代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规划》,全面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
二是健全各级各类教材管理制度。颁布《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和《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教材编写、修订、审核、出版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管理要求,解决好各级各类教材“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研制数字教材、中小学少数民族文字教材、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课外读物进校园等系列管理办法,进一步织密制度网格,全面提升教材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三是建立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设立全国教材建设奖,由国家教材委员会主办、教育部承办,每四年评选一次,对各级各类优秀教材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彰。2020年已经部署开展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的评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设立全面覆盖教材建设各领域的专门奖励项目,也是全国教材建设领域的最高奖。
坚持教材“凡编必审”“凡选必审”,建立全流程的把关机制,拧紧教材进入学校课堂、学生书包的安全阀。
一是把好教材编写关。严格各级各类教材编写要求、人员条件等,规范“谁来编、怎么编”。提高资质门槛,突出教材编写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专业水平要求,规定教材编写人员必须经所在单位党组织审核同意,并向社会公示,从源头上把好教材质量关。在教材编写要求上,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
二是把好教材审核关。坚持教材“凡编必审”,健全审核机构,严格审核标准和程序,规范“谁来审、怎么审”。国家、地方、学校、行业、出版机构层层建立教材审核机构和机制,落实各级审核责任,建立教材政治审核、专业审核、综合审核、专题审核、对比审核“五审制度”。近年来,完成了一系列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审核,对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进行了全面核查,对在用的大中小学教材内容进行了专项排查。
三是把好选用使用关。坚持教材“凡选必审”,明确教材选用主体、选用原则、选用程序,规范“谁来选、怎么选”。加大教材选用使用的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规选用教材行为,严肃查处在价值导向、科学性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教材和读物,坚决把住进学生书包这道关口。
教材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有效扭转了教材建设经费不足、人才匮乏、基础薄弱的局面。
一是教材建设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建立国家、地方、学校、出版单位等多方投入的教材建设经费保障机制。中央财政设立教材建设专项,重点支持统编教材、紧缺教材建设和教材基础研究。地方和学校按规定将教材建设经费纳入本级预算。积极引导教材编写出版单位加大教材研发、使用培训、跟踪监测等方面的经费投入。
二是教材队伍建设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坚持培养和培训并举,加强教材队伍建设。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招收教材建设方向的研究生,在国家研究生招生计划中予以安排。制定有效激励措施,将教材编审作为业绩考核、职务评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三是教材建设的基础支撑持续加强。建立国家课程教材编审专家库,入库编写专家5000多名、审核专家3000多名。建设教材理论研究、文献资料、编写资源、统计分析数据库,为教材建设提供资源支撑。陆续建成教材网络审核系统、基础数据管理系统、质量监测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教材管理信息化向全域化、全过程迈进。
聚焦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加强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教材门类更加齐全、品种更加丰富、类型更加多样,教材的时代性、适应性和育人功能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用的全国各级学历教育教材已近19万种,其中,基础教育类教材近1万种,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教材近8万种,高等教育类教材近10万种。
一是全面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研制《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修订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全面修订中小学各学科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编写出版《习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有机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
二是普通中小学三科教材实现统编统审统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统一组织编写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实现了所有年级的全覆盖。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覆盖20个省(区、市),2022年前将实现所有省份“全覆盖”,到2025年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有力推动了立德树人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格局。习对此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三科统编教材的编写,计划明年下半年提交审核。
三是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材多元立体发展。启动了新一轮的中职公共基础课程非统编教材编写,组织开展了“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遴选,形成以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核心课教材为主,专业技能方向课、实训课、选修课教材为辅,多元立体的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根据网络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业余教授、成人脱产教育等不同形式,分别组织编写继续教育教材,配套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扎根中国大地、紧跟学术前沿的高等教育教材加快建设。加快高校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修订,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有机融入到学科专业教材中。目前,教育部负责的96种马工程重点教材,三分之二已投入使用。高等教育专业教材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新学科、新知识、新方法,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需求的多种类型、多种形态的高质量教材。
总结回顾“十三五”期间的教材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牢教材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这是做好教材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旗帜鲜明地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是做好教材工作的核心主线;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做好教材工作的立场初心;必须大力推进教材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改革创新,这是做好教材工作的强大动力;必须加强工作统筹,有效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这是做好教材工作的有效途径。
下一步,我们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教材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立德树人贯穿教材建设全过程;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破除教材工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新发展理念,用心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形成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强大合力,为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
谢谢田慧生局长。接下来请宋毅司长来介绍“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专业教材建设的有关情况。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十三五”时期,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教材建设坚持价值引领、坚守质量为本、推进改革创新、完善监督保障,持续推进教材建设创新发展。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十三五”期间,我国正式出版、版权页标注“教材”字样的高校教材新增数量达到4.3万种。除此之外,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教学参考书、教辅用书,以及未标识“教材”字样但实际作为教材使用的出版物。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门类齐全、种类丰富。理论课教材涵盖了全部12个学科门类的公共基础课、博冠体育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还有为数不少的实验实践教材、实习实训教材。二是类型多样、适用性强。“一课多纲、一纲多本”是高校教材最显著的特点,适应高校分类发展的需求,满足不同类型高校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三是精品引领、推陈出新。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学科发展为驱动,以优秀教材、精品教材、规划教材作为示范引领,高质量的教材层出不穷,淘汰了一大批内容陈旧的教材。
强化教材育人功能,把教材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一是强化价值引领,助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全面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材编审选用全过程。二是立足中国实践,反映国情民情。大批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践、总结中国经验、彰显中国特色的教材不断涌现。三是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国家需求。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相适应,陆续部署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相关教材及资源的研发与建设。
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推出了一大批纸质+数字化资源教材,新形态教材打破了纸质教材的局限,增加可视性强的动态图例,补充更新实践案例,增强了教材表现力和吸引力。新形态教材不仅解决了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的老大难问题,而且有效服务于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在新冠疫情期间实施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中,这些新形态教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本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全面推进,教材与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与改革成为“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特点。一是将教材建设与选用纳入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针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制定了教材及参考书目的建设与选用规范,鼓励高校选用规划教材、精品教材等优秀教材。二是将教材编写与选用纳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指标。自2019年起,教育部把优秀教材建设作为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硬指标”,形成了“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相互支撑的良好发展局面。三是将教材建设与选用纳入质量监控系统。陆续将教材建设与选用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以及“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考察范围。
下一步,教育部将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经验,深化高等学校教材与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与改革,加快构建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教材体系,努力开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谢谢宋毅司长。最后,我们请王扬南所长来介绍“十三五”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专业教材建设的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早上好。“十三五”期间,在国家教材委员会的领导下,我们职教所积极配合职成司、教材局,深度参与了教材建设方面的政策研究,承担了有关的标准研制、教材开发遴选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所以,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教材建设的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教材建设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对这些工作的重视之高前所未有,推动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们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也是前所未有。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教材委员会的统筹领导下,职成司、职教所认真贯彻落实部党组有关工作部署,会同教材局,以完善教育教学标准为基础,统筹推进“三教”改革,规范和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有力地促进了职教继教教材建设开创新局面。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正式出版的职教类教材有74000余种、继教类教材有5600余种,形成了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的现代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材体系。具体的做法有五个方面。
一是在铸魂育人上下功夫。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是党中央对教材工作的明确要求。我们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教材国家事权,全力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通过强化思政把关、推动课程思政等方式,确保教材体现正确导向;并通过标准引领、内容规划、质量表彰、教育督导等组合拳,更好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在系统谋划上下功夫。以类型教育为基点,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建设体现类型特征的教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提出要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此外,还参与研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0年)》《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对教材的规划、编写、审核、出版、选用、修订等各个环节都作了翔实规定,《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进一步勾画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是在以质图强上下功夫。围绕“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这条主线,着力打造精品、狠抓质量,以此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本着精益求精、优中选优的原则,组织320余位专家对符合申报条件的9000余种教材进行严格评审,最终遴选了约4000种导向正、质量高、理念新、内容活、形式多样的“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丰富了优质教材资源供给。持续推动现有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立项教材修订更新,研制并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系列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启动了新一轮中职数学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非统编教材的编修工作。在教材局的指导下,参与了职业教育、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规划编制、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全国优秀教材评选等工作,旨在推出精品教材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在突出类型特征上下功夫。博冠体育“十三五”期间,职教战线围绕深化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基本形成了学校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技术骨干、教研机构课程专家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教材开发模式;遵循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以项目、任务、模块等为载体、打破传统学科知识的实践导向的教材编写体例;深度对接行业、企业标准,体现“书证融通”要求,呈现形式丰富,内容及时更新的教材编修机制;适应职业教育对外合作需要,不断凝练中国职教教材建设的模式和经验。
五是在协同联动上下功夫。在教材局的指导下,与部内有关司局通力协作,并积极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广泛调动行业企业多方力量,以及密切联系中国职教学会、高水平大学等机构,建立健全职教、继教教材建设内部联动和社会参与机制,凝聚了力量、整合了资源、发掘了潜力。积极发挥行指委、教指委作用,储备了一大批教材建设专家队伍;积极发挥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作用,加强前瞻性研究,助推教材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的重要回信精神,研究细化落实国家关于教材建设和职教继教改革发展的重要部署,不断加强职教继教教材建设,为“十四五”期间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出新的贡献。
今年以来,国家就规范加强教材管理、强化教材建设出台了很多高层次的文件进行顶层设计。下一步,就如何抓好落实,请问都有什么措施和考虑?谢谢。
我来回答一下刚才中国教育报记者的问题,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确实像你关注到的,一年多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还有四个教材管理办法。刚才我介绍中也讲到,一个规划和四个管理办法,应该说基本上构建起了我们在教材管理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但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要求,怎样一方面落实好一个规划和四个管理办法,同时针对新的情况,进一步做好制度完善工作。这是我们下一步重点要抓好的。这些制度公布之后,教育部重点抓了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了宣传力度。规划和管理办法都是首次制定颁布。为了让全社会更好的理解、了解相关的制度内容,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加强了对相关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培训。
二是我们在今年召开了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面向全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了落实规划和四个管理办法的全面工作部署,对下一步全面推进教材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同时,还印发了落实规划和管理办法的职责分工文件,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作为教材管理的责任主体,应该如何落实好各自职责,明确了分工和任务。
一是抓落地。针对各级教材的责任管理主体,进一步提出落实规划和管理办法的重点任务。比如面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下一步要进一步明确教材管理的专门工作机构,健全教材管理相关工作机制,要制定地区和学校的教材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还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平台、工作队伍建设,做好落实落地转化工作。
二是抓完善。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公布的规划和四个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我们的制度框架。但是针对当前新情况、新形势,以及我们遇到的新问题,也包括长期以来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漏洞、短板,教材管理制度建设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面向未来,还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研制颁布一批新的教材管理相关制度,包含数字教材管理办法、中小学民族文字教材管理办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等。同时,还要修订完善一批已有的管理办法,比如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等。
同时,还要指导研究制定教材建设的分类规划,包括职教教材、高教教材,在总的教材建设规划基础上,面向“十四五”还要形成相关分类规划。包括我刚才介绍的《新时代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规划》。这个《规划》正在加快推进,这是继2007年之后面向未来的全新规划。这个《规划》有一系列新特点,将进一步贯通高等教育各学段,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实现全覆盖,涵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通识课教材。
这个《规划》还将进一步加强重点教材建设,突出原创性、高水平。比如,我们已经启动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这四十多年来,创造了很多中国自己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但是我们的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当前,我们怎样扎根中国大地,总结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经验,打造一批优秀的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中国风格,这也是下一步的重点。对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方式,除了组织编写,还要创新公开遴选、审核认定机制,盘活盘优存量教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三是抓好督查。制度公布之后关键是要落实好,发挥作用。现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把教材建设、教材制度落实情况,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职履责的评价内容,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双一流”建设评估的重要指标,作为下一步地方和高校评价的重要方面。今后,对教材建设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都要列入专项督导工作加以督查。
我们知道,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对于普通教育的教材来说,职业教育的教材有哪些特点?在未来的教材选用上面又有哪些考虑?谢谢。
谢谢记者朋友对教材建设工作的关注,提了一个既专业又关键的问题。类型说的是特色,选用实际上涉及到教材建设工作真正的落地。博冠体育类型怎么出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同等重要。
职成司陈子季司长曾提出,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是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是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我认为这个很好概括了职业教育类型的特征,也从总体上规定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特殊属性,教材建设的特点如何体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结合“十三五”教材国家规划教材的遴选,就有关问题作点介绍。鲜明的特点体现在哪儿?一是注重工匠精神的融入。职业教育教材和普通教育教材一样,都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职业教育的教材更加关注把立德树人全面融入知识传授与技术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融入教材内容,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二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教材大家如果看到的话就会感觉到,现在职业教育教材的建设淡化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重实践、重应用,绝大多数的教材都是根据产业升级及时更新再版,深度的对接行业企业的标准,普遍体现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还有一些是体现最新的技术技能,填补空白的新教材,因为产业发展的非常快,新的业态不断产生,所以新教材也不断产生。一大批是校企合作开发的成果教材。
三是教材的种类丰富。刚才已经介绍了,目前职业教育教材有7万多种。十三五国规教材包括了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教材、覆盖了中等职业学校的15个专业大类、高职的19个专业大类的专业课教材,博冠体育还有实训的指导教材,还有体现“育训并举”、“书证融通”的“1+X”教材,同时满足学历教育培训的需要。四是形态多样。现在国家规划教材当中有1000多种纸质教材当中都插入了二维码,能够以多种方式来拓展或者呈现教材的内容,有200多种新型的活页式的工作式的教材和融媒体的教材,还有一些是从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成果转化而来的,适应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五是开发机制灵活。一个是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汇集了骨干教师、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专家多元合作的模式。第二个是形成了编写的体例和规范,它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教材,遵循岗位工作过程,以目标任务、模块等为载体,突破传统的学科和知识体系,强调实践导向,这是开发机制的两个方面。这是第一个问题,它的类型特征。
关于教材选用,《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办法》第七章作了明确的规定,明确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宏观指导职业院校的教材选用和使用,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必修课程的教材必须在国务院的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国家目录当中选用,职业院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和高职的公共基础课程原则上从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规划教材目录中选用,国家和省级规划目录中没有的教材,可在职业院校教材信息库中选用。因为职业教育目前的规划是两级规划,就是国家和省。
下一步,关于选用工作有三个方面,作个介绍。一是健全职业院校的教材质量抽检制度。职成司将指导各地做到“凡用必查、应查尽查”,杜绝问题教材、违规教材流入职业院校。到2023年,确保国家和省两级抽查的比例合计不低于50%。关于抽查的内容,包括职业院校是否建立了教材选用委员会,是否建有教材选用程序和制度,公共基础课程是否按照规定选用统编或者国规教材,选用结果是否公示,是否在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等,这些都是抽查的重要内容。二是扩大优质教材的供给,多出好教材。将启动新一轮的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和新时代职业教育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到2023年遴选1万种左右的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通过政策激励、示范引领等方式,促使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的使用率稳步提升。
三是优化教材选用的服务。职教所将在职成司和教材局的指导下,加强职业教育教材信息库建设,及时更新教材出版动态,为各职业院校做好教材选用提供支持服务。同时,教材选用单位在确定教材选用结果后,还应该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将本地区的职业院校教材选用情况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还是围绕着“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这条主线,我们将配合有关司局持续指导各地选好教材、用好教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贡献。谢谢。
目前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已经在所有年级投入使用了,普通高中的三科统编教材在20个省份投入使用。请问下一步还有哪些安排?将如何抓好三科统编教材的使用工作?另外,教育部之前曾经提过,正在开展数字教材的研究,请问最近的进展如何?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你这个问题是三科教材下一步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大家知道,中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和历史三科统编是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决策。“十三五”期间,1到12年级全部完成了三科教材的统编统审工作。接下来还有一个“统”,就是统用的问题。关于三科教材,下一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抓。
第一,落实中央的要求,推进三科教材使用全覆盖。关于统用的问题,刚才慧生局长已经作了说明,目前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所有省份、所有年级的覆盖。高中目前有三分之二的省已经投入使用,按时间节点规定,到2022年全国所有省份都要启动使用普通高中三科教材,到2025年实现所有年级的全覆盖。所以接下来我们还有三分之一的省没有覆盖到,后面还有两个年级没有覆盖到,因为2019年是从高一年级开始使用的。所以下一步重点工作,先把覆盖的问题解决了。这是第一个问题,关于三科教材使用全覆盖。
第二,进一步建立完善教材质量改进机制。教材从质量方面来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何使我们的教材特别是统编三科教材的质量不断改进?我们要建立一个改进机制。目前,我们开展的工作主要是:一是定期组织编写专家调研回访,要深入课堂听课,与老师座谈,甚至发放一些问卷,作一些调研,了解基本情况。这是我们的一个机制。二是线上线下都有渠道,接受社会各界对三科教材的意见,这些意见来了以后我们会定期汇总归类,组织专家对所提意见建议进行研判。目前的情况看有两种,一种是这些反映的意见是值得我们吸收借鉴的,我们会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另一种是,反映的意见是因为没有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或者有误解,我们会作一些解释说明。通过这样,我们广纳群言,集中大家的智慧,来完善教材的质量。
三是根据中央出台的新精神、新要求,或者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包括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重大的新成就,我们也会组织专家认真进行研判,如何把这些新的要求、新的内容及时反映在我们的教材里。比如说今年的抗疫,我们已经把有关内容都体现在了我们的教材里面。这是关于完善教材的机制。
第三,大力推动三科教材的配套资源建设。要用好教材,相关配套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围绕语文在建设语文学习选篇库,因为教材的选篇数量是有限的,仅仅阅读教材上的文章是不够的,我们正在组织专家遴选与教材相适应的诵读学习的选篇库,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思想政治或道德与法治,我们正在组织专家来收集整理一些案例库,有助于教师的备课,有助于学生的自学。在历史方面,我们对一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历史资料也要有收集汇总,我们教科书里面有些人物、事件可能只是一句带过,如何让老师在备课、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的过程当中,对这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有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所以我们正在建设历史统编教材配套的资料库。这是一个配套资源。
另一个是我们针对一些特殊地区的需要,比如一些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由于条件、资源有限,针对他们的一些特殊需要,我们也在组织专家和相关的出版单位来研发一些针对性的资源配备。
此外还有教辅,除了老师用书以外,相关的教辅资料,我们也在推动这方面的工作,提高教辅质量。
第四个方面就是教师培训。编好了教材,我们也有资源配套跟上了,教材能不能发挥育人功能,关键在于教师。所以,刚才这位记者提的下一步三科教材使用方面有什么考虑,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所以针对教师用好教材,我们也有一些工作安排和规划。教材局协同基础司、教师司,在系统安排三科教材的有关使用培训工作。一方面是要解决全员培训的问题,所有使用三科教材的老师必须接受培训。这个量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实行国家层面抓示范,省级解决骨干培训的问题,到县一级、区一级解决全员培训的问题,到校一级,要抓好教研。这是解决全员培训,我们形成了国家抓示范、省级抓骨干、县区抓全员、校级抓教研的培训使用体系。
除此之外,不同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平衡,我们针对薄弱地区开展重点指导帮扶。比如教材局这些年一直在组织“三科统编教材西部巡讲活动”,覆盖“三区三州”。我们不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还利用新媒体渠道,比如开设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灵活推送教材使用指导建议、重难点解疑答惑、各地教师好经验好课件等,帮助教师在日常中提高。
另外,除了普通中小学三科教材以外,我们正在加紧组织编写中等职业学校三科教材。目前按照进展,今年年底完成初稿,力争明年经过试教试用、征求意见等,形成送审稿,尽早使中职三科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我们对其他学科教材的修订完善也在加紧推进,预计明年会启动义务教育所有学科教材的修订工作,完善新的教材体系。这是关于教材方面。
关于数字教材,一直是大家高度关注的一个事情。既有政策上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有理论上、实践上的问题。所以,这个事情是教育部特别是教材局一直高度关注的领域,我们已经委托专业机构在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对于数字教材的开发、编写、评审、安全等标准和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在这个研究基础之上,我们才有可能去研究制定具体的数字教材管理办法,这个事情我们在高度关注、积极推进。
这个问题提给宋司长,想问一下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强调要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从教材上来说,“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的本科教材建设有什么考虑呢?谢谢。
感谢你非常关心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的工作。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教材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教材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重要条件建设。高教司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谋划“十四五”期间高校教材建设,总体考虑是:“十四五”期间,高校本科教材建设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坚持精品战略,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深化高等学校教材与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与改革,加快构建支撑世界一流、中国特色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教材体系,满足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工作层面,我们主要有这几个考虑:一是要加强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要完善高校教材分级管理制度,强化高校党委对本校教材工作的责任。同时要加强高校教材选用管理,健全教材建设支持保障机制,完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的建设,鼓励高校用优教材、新教材,坚决淘汰过时落后的旧教材。
二是明年要启动“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从“六五”时期就开始。“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我们一方面要分批遴选,从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教材中遴选出真正优秀的教材列入到规划里,推荐更多的高校使用。另一方面,“十四五”规划教材要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开展“四新”建设、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建设、新兴学科和紧缺专业等方面教材的选题立项,组织新教材的编写并尽快投入使用,示范带动高校教材建设工作的繁荣发展。
三是要加强新时代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研究。要发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校和各有关出版单位的作用,开展教材重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加强关系教材建设全局和教材建设规律的基础研究、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研究等等,提升新时代高校教材建设的专业化水平。
我比较关心教材循环这个话题,据了解,一些地方现在正在进行相关方面的试点,请问现在开展的情况如何?以及教育部在这方面会有什么样的部署?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2007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根据这个《意见》,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施行部分国家课程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制度,小学主要涉及四门,《科学》《音乐》《美术》(《艺术》)《信息技术》;初中也是四门,《音乐》《美术》(《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
怎么循环呢?每年补充三分之一新的教材,三年一轮。这个政策实施以后,应该说从理念上是先进的,提倡节约、提倡资源的保护。但从现实操作上,还有一些困难和问题。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理念很先进,应该做;但另一种认为政策需要完善,特别是“两会”代表也有提出来的,应该停止循环使用。我们组织专家组,对全国几个省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座谈,召开了学生、教师、家长座谈会。
通过我们的调研,还有“两会”代表的建议提案和家长来信,概括起来讲,大家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循环教材内容更新较为频繁,导致同一课程教材出现不同版本、不同内容的情况,增加教师授课难度,影响教学质量。
第二,使用循环教材,学生无法在课本上进行笔记和标注,跟现在的学习习惯不太一致。再有,各地和学校普遍采用上课发书、下课收书的模式,影响了学生的课后复习和预习。
第三,根据一线反映,大家认为音乐、美术、体育这些学科教学是小三门,不受重视,现在又让教材循环,更加剧了对这几门课的不重视。
第四,疫情出现以后,循环教材的卫生问题更加突出。书是循环用,上课发、下课收回来,下节课发给另一个班的同学,今年疫情以来消毒问题就特别突出,教材消了毒,家长也不放心,宁愿购买新教材或复印教材。
第五,循环教材管理成本高。学校要提供专门的场地存放循环教材,还要有人去发放、回收,增加了工作量。此外,受制于印装、限价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小学教材的用纸、印刷、装订等不能采用高成本工艺制作,循环教材使用频率较高,很大一部分教材破损较严重,影响循环使用。
尽管有这些困难,广大学校还是在努力执行这个政策,尽可能地想办法把这些困难都克服掉。关于循环教科书,我们还要继续收集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研究怎么把先进的理念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还要跟财政部等相关部委进一步沟通,一起来研究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措施和方案。
时间关系,我们答问就到这里。到今天为止,“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就结束了,我们从12月1号开始到今天连续召开了七场,向大家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数据和基本情况,并重点就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信息化建设,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思政工作、科技创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育对外开放和教材建设工作进行了发布和介绍。一系列发布会开下来,我想各位也能感受到,从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十年以来,尤其是在“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也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所以,教育系统将继续以落实落实再落实的精神状态,贯彻好五中全会精神,书写好教育的奋进之笔。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在这里也代表教育部新闻办祝各位记者朋友在新的一年一切顺利、一切顺心。谢谢各位!